接下來講講四英傑
先說總體塑造方面。
事實上比起林克和塞爾達,四英傑的塑造起初因為筆墨實在過少而顯得相當臉譜化,好在DLC出來以後終於從這種“相當臉譜化”變成瞭較好的“薄弱瞭點”。
雖然“薄弱”和“臉譜化”這種詞說起來有點踩的味道,但是我要解釋一下為什麼這麼說。
平心而論,本作對人物的塑造你隻能從回憶/日記以及和其相關的NPC口中得知,所以在塑造上我們也隻能客觀的看這三個方面(而不能加入自己的推測和腦補。)
我們先看回憶——加上DLC一共23個回憶,有三個回憶是全員都在,有十二個獨屬於塞爾達(和林克),剩下8個分別以兩個為單位分攤給四位英傑。
然後是日記——四位英傑和塞爾達都有自己專屬的日記,林克的日記(或者是個人吐槽?)則是在日版當中。
接下來就是細細碎碎其實著墨也差不多的NPC的側面描述。
這樣你就可以發現,其實每個英傑隻有三個主塑造(2回憶+1日記),而塞爾達(林克)本身有十三個主塑造(12回憶+1日記)。
順便提一腳,你一定要深究起來的話,全員回憶雖說是群像,但塞爾達也幾乎是作為C位(?)的存在(特別是《不足為道的儀式》以及《大災厄復活》)。並且DLC英傑回憶,塞爾達則代替瞭林克變成瞭那個旁觀者,戲份很足——她在烏爾波紮獨屬的兩個回憶和日記中占瞭至少一半的篇幅,在達爾克爾DLC回憶中占瞭一半篇幅。
所謂人物塑造這種東西,在分析的時候主觀推測是依附於官方的客觀描寫,也就是說你再怎麼根據官方給的一個線索揣測這個人物,他/她的塑造在客觀上依舊因為隻有這一個線索而變得“薄弱”“臉譜”。
特別是在有比對的情況下。你不能否認官方確實用心去塑造瞭四個英傑,但這個用心也確實沒辦法和塞爾達與林克比肩。所以不管單獨拎出四英傑裡的哪一位,你都沒辦法理直氣壯的說:她/他的塑造比塞爾達/林克豐滿的多。
你的腦補並不可以代表實際——著墨不多的好處是給瞭人發揮想象的空間,壞處是你冷靜客觀來看確實不足夠豐滿。
順序是這樣的:烏爾波紮——米法——達爾克爾——力巴爾(順便順序不代表喜愛程度,除瞭烏爾波紮w)